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两个人,化蝶是真的么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有很多美满的爱情故事让我们向往,当然同样有凄美的爱情故事赚足了我们的眼泪。
遥想当年第一次听到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心情无彼杂陈,让我泪如雨下的同时,讨厌起了马文才,骂起了梁山伯是个呆头鹅,与祝英台共处一室三载都没有发现祝英台乃是女儿身。
在感到之余我们也许会好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历史上真有记载吗?历史上真的有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吗?
《宁波府志》记载,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东晋时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了解点东晋历史的估计会有所耳闻,东晋男色之风比较普遍。那时候男子和女子几乎上一样,随身携带之物也是胭脂水粉,镜子之类的女妆用品,甚至出现男子不化妆都不出门的现象。
东晋不但男色之风盛行,同样相对女子而言,东晋没有过多的约束,不像我们认知的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东晋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四处郊游享受自然风光。以当时时代为背景造就出了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也抒发了当时爱好男风之人的心情,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来抒发自己对待男风的态度,生在一起被人诟病,死后化蝶双宿双飞。换个角度想想,倘若当时跟我们认知的一样女子一天都呆在闺房之内,注重名节,断然不会女扮男装去抛头露面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本来就不是一个朝代的人,梁山伯为明朝子民,而祝英台是南北朝时期的奇女子,两个人相差几百年肯定不会在一起学习并经历凄美的爱情了。
祝英台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位劫富济贫的侠女,一次去马太守家里劫富之时被其子马文才发现,祝英台在逃走时候不幸死在乱刀之下。由于祝英台平日里劫富济贫深受百姓尊敬,百姓为祝英台厚葬,并树碑立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由于地层的变化让祝英台的入土之地埋没于大地之中,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般,后来一位叫梁山伯的县官也葬于此地,正巧挖出了祝英台的墓碑,由于种种原因俩人就合葬一处。梁山伯做官期间,清正廉明一心为民,祝英台劫富济贫同样为民,两人又合葬一起,于是这个广为传颂的爱情故事也就诞生了。
通过祝英台与梁山伯的爱情故事我们也能查觉一二,一位是侠女,侠女自然是不拘小节的奇女子,一位是清正廉明的官员,自然像那种饱读诗书呆头鹅一般的书生。两人只是由于巧合的原因葬在一处不正应对两人共处一室,马文才乱刀至祝英台身死才让祝英台葬于此处,也正应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马文才作梗,两人爱情不能圆满。既然合葬一处自然是长久而眠,也就以双飞化蝶一般永远的在一起了。
虽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并非史实,只是古人的艺术作品,依然不影响我们对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不影响祝福她们化蝶双宿双飞的完美结局。
青春年少时,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上演的时侯,我很感动,常常为他们的爱情落泪,觉得世间有这样的爱情,真是不枉此生。
但是后来,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说是两人本不是一个年代的,相差500多年,但是为啥又有这千古绝唱的爱情呢?
原来祝英台先去世,找了块风水宝地下葬,并留下墓碑记事。500年后,祝英台的墓早已被埋在了地下,这时候梁山伯去世,家里也找了块风水宝地,等抬到地方去下葬时,挖坑的人挖出了祝英台的墓碑,然后都傻眼了。
风俗习惯,人去世下葬,选定的墓地不能变,最后就只能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合葬一处,立了两块墓碑,并说了这番事情缘由。后来有文人从这里路过,看到这般场景,灵感顿时闪现,便写下了爱情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新锐历史】为你深度解析:
中国戏曲传统剧目《梁祝》,几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多少人为这场旷世的爱情悲剧流过同情而又惋惜的泪水。
在真实的历史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确有其人,并非虚构,但二人其实不是一个朝代的。两人生活的年代相差近三百年,压根就不是同时代的人。
二人绝没有机会成为生死相许的恋人,也就不会化蝶了,除非有时光机器,两人中有一人穿越到另一人生活的年代去。当然,这都是现代穿越小说的剧情。
那么,为什么这段流传甚广的爱情故事怎么会把生活在两个不同时期的人凑在一起呢?这当然是有缘故的,而且很富传奇性!
(梁祝)
先来看下,宋人怎么说,宋代张津在《乾道四明图经》中称:
明代学者,张时彻在他的《嘉靖·宁波府志》记载说:
清朝雍正时期《宁波府志》也记载: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东晋时期的人,其中梁山伯还是宁波地区的一位小县令。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系我国民间传说。在戏曲中有诸多剧种演出,他们的爱情绝唱,可谓家喻户晓。
那么,在历史上“梁.祝”真有其人吗?
据清吴骞《桃溪客语.一》“梁祝同学”引《宁波府志》记录:
梁山伯,晋会稽人。字处仁。相传曾与上虞女扮男装之祝英台同学三年。后访上虞,始知祝为女,求婚不得,忧疾之死。后人 掺入神化,谓祝英台嫁马氏,过梁墓,大恸,墓忽开,祝英台随入,同化为蝴蝶。
另据《宁波府志.三六》“逸事”见:
祝英台,乃民间传说东晋穆帝时,会稽梁山伯,与上虞祝英台同遊学三年。祝归后,梁往探访,始知祝为女子。梁欲求婚,而祝以许配鄮城马氏。梁后为鄮令,病卒,葬城西清道原。次年,祝適马氏,乘舟过梁塚,风涛阻舟不能前。祝登岸临琢哀恸,地忽裂,遂与梁并埋。宰相谢安闻知,奏封为“义妇塚”。
不管是京剧《英台抗婚》中的“观礼”、“抗婚”、“祭坟”表演情节,还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动听唱段;及舞剧《梁.祝》里“化蝶”的精湛舞姿等演出,真可使观众荡气回肠。
总之,百听不厌的“梁祝”忠贞爱情故事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梁山伯与祝英台典故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突然狂风大作,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祝英台真的嫁给梁山伯,她真的会幸福吗
古人婚姻从男主人翁,女主人翁,和男方父母【家族】,与女方父母【家族】关系,两重因素综合考虑,才好。如陆游唐琬,焦仲卿刘兰芝是结婚又分手的;祝英台,梁山伯没有成婚,而被捧打鸳鸯散!年轻人在婚姻中,逆来顺受的多!
我支持梁祝结合,他们那么相爱,在一起肯定会互相包容的。而且他们受的教育相同,有共同语言,情趣相同,他们一起奋斗,会让生活美满的。就算梁家穷,但也不可能穷一辈。马家也不可能富一世,记得有一幕电影叫《李天保娶亲》那个张家和李家定,后来李家穷了,张家父母嫌贫爱富要退亲。张家大小姐对她母亲说“人世间那有万年春。”!所以既然相爱,结合是天经地义所
祝英台真的嫁给梁山她会幸福吗?是一个假设问答。别人的回答都可能夹杂自己的主观色彩,生活经验,名利之心,所以说都非正确的回答。
幸福是什么?幸福使人舒畅的心情和生活境遇。这就让一个外来更加难以作答了!
因为梁祝恋情的美好传说,以悲剧而告终,终止与婚姻的城外。可从生死一处,化蝶而去,双飞双栖去看,这份情感的美好,到了生死相随的地步。
在此,我大胆断言:这份情感在祝英台的心中,使她极其珍爱的,也是令她心生愉悦的,也是幸福的,家庭的门第观念,贫富之嫌,功利之心,使其付出了
生命的代价。
这份幸福永远保留在她的心里,传唱在他们的故事里,也是多数人所赞许认可的。我真的不想多说言语,颠覆这个美好的传说,毁一个文化遗产!
祝英台真的嫁给梁山伯不会幸福的。原因有六:
其一,两个人没有感情基础。在学堂的时候,梁山伯根本不知道祝英台是女人,始终把她当哥们儿,在他心里,两个人之间是纯粹的友情,不是爱情,祝英台是典型的单相思,陡然间转换成爱情,有点儿滑稽。
其二,祝英台应该是个有钱任性的小姐。首先,在当时情况下,敢逼迫父母答应自己,女扮男装出来读书的,一定不会是个温柔娴淑之辈。娶回家天天面对这种暴脾气小姐,天长日久,估计梁山伯不是对手,根据”十八相送”其木讷程度看,十有八九,梁山伯要受气,忍气吞声过日子,还哪有幸福可言。
其三,撕心裂肺的爱情如电光火石,一瞬间激情四射,也会在一瞬间消亡。到时候,两个人在生活的慢慢熬煮下,靠什么维持甜蜜持久的幸福呢?
其四,两个人身份及生活条件相差悬殊,眼界完全不同,何况女方家人完全反对,梁山伯一个小知识分子,恐怕承受不住来自女方家族的歧视,久而久之,恐怕要自卑甚至抑郁,要强的祝英台天天看着一个窝囊的丈夫,不是他疯了就是她疯了,还能幸福吗?
其五,凡是传诵千古荡气回肠的爱情,都是因为相聚时间短暂中途夭折了,并未经历长时间平凡日子的考验。唐明皇与杨贵妃、陆游与唐婉、焦仲卿与刘兰芝、贾宝玉与林黛玉、罗密欧与朱丽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其六,爱情是精神生活,婚姻是现实生活,二者根本不在一个频道,混为一谈就没有幸福了。
个人观点,估妄说之,估妄听之,不可当真。
我认为祝英台嫁给梁山泊一定会非常幸福。因为他们二人在一起相处整整三年,情深意厚。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性格,志趣 ,人品非常地了解。内心里已经把梁山伯当成了自己一生最合适的伴侣。因为自己是女人,怕不小心“漏了陷”,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给梁山伯制定了很多“清规戒律”,就像戏上演的那样,在守着一张书桌读书时桌上要有遮挡物,不能彼此看见,白天一张床上休息时,(毕竟祝英台还是男装打扮,不能太过分,不然会引起怀疑)床中间也用书隔着,彼此也不能“越界”,祝英台起床,梳妆,洗澡,上厕所时梁山伯不许偷看……
对于这些,“傻乎乎”的梁山伯竟然都接受了,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了祝英台的耳环痕,随口说了一句就被祝英台狠狠训斥了一顿,并被许诺以后决不再提。对此,梁山伯也默默接受了。他尽管觉得不合常理,却丝毫不怀疑祝英台是个女人,而且用如海的雅量包容着发生的一切。出于对“兄弟”的爱,他只能约束自己。对梁山伯来说,能有如此胸怀关心一个“学弟”,可见他内心的善良和赤诚。难怪祝英台会如此爱他。
有人说梁山伯一直把祝英台当成男人 ,他内心对祝英台的感情实际是兄弟之情。一旦得知祝英台是女人,他还会爱祝英台吗?
我认为会的。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祝英台苦读经书,比一般女子多了一种迷人的气质,加上她的花容月貌和款款柔情,如果祝英台对他诉以钟情,梁山伯这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布衣小生肯定会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一个穷苦书生,不知几世修来的福分,还未开科及第,就已抱得美人归。他有什么理由拒绝呢?不然也不会因为最后没得到祝英台,气恨交加,染病身亡。
按题主的意思,假如梁山伯娶了祝英台以后,生活会不会幸福呢?我还是这样说,肯定会幸福。依梁山伯的人品,肯定会善待祝英台,而蕙心兰质的祝英台也会终生爱着梁山伯。夫妻二人你敬我爱,比翼齐飞,白头偕老,共创人间佳话。当然,这只是人们无奈的幻想。他们二人相会的地方,永远是那旖旎梦幻的花丛,泪染双翅,翩翩追随。至于冬天他们去哪,我也不知道。兴许在南方吧,那里四季都很温暖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以前一直认为假设没有人为干预,他们一定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像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美妙地合上最后一页。
但随着年龄增大,生活阅历的丰富,我慢慢地感觉他们如真的结合,很难说会幸福。
首先从祝英台的经历来看,祝英台是一个任性的大小姐,她的娘可能早就去世了,否则婚姻大事怎么没见她的娘出面?祝英台应该是个没娘的孩子,于是他爹对待这个独女是充满了宠爱,以至于可以纵容其女扮男装,任性地混在男人堆里。
这样一个任性不知生活艰苦的女子,生活在家徒四壁的家里能是个贤妻良母吗?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结婚过日子可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锅碗瓢盆啊。
故事中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梁山伯家很穷,虽然穷不代表不快乐,有句话说的好:穷乐呵。问题是祝英台那样的大小姐能做到穷乐呵么?
再说梁山伯,书呆子一个。和祝英台同窗三载还不知她是女儿身,可见愚钝得很。
送别的路上任凭祝英台怎么暗示也不开窍,甚至祝英编说家里有个小九妹希望来提亲,就差没说自己就是那个小九妹了。
这样一个不聪慧的呆木头哪里懂得生活情趣?与祝英台活泼浪漫的性格一点都不合拍。在读书封闭环境中,也许能相处,一旦结婚,再接触外面的花花世界,很难保证能够长久。
有时候不能不相信过来人的眼光,他们看得很准。
历史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什么关系?A:情侣B:兄妹C:没有关系
历史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没关系。
根据书中记载梁山伯、祝英台历史上都确有其人,但他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祝英台是宋朝人,是一名女豪杰,劫富济贫,受到了人民的称赞,后被处死,人们就为她侠义感动为她修墓立碑。
而梁山伯是生活在明朝,据说他一生清廉,后来他一心为当地人民办事积劳成疾而死,百姓爱戴他,也为他修墓立碑。
后来传说梁山伯死后在修墓时,偶遇祝英台墓地,也属巧合,人们一想都是受人爱戴的两个人就把他们合葬在一起。所以不同朝代的两个人是不存在关系的。
谢谢邀请!
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梁山伯是那时候的一个读书人,淳朴有德,同时也是一个大孝子,为侍奉双亲终身未娶妻,在方圆百里有德孝之名,可惜中年早逝,乡邻感其节孝之名自发与其安葬,当墓穴挖到一半时发现一块石碑,上书:前朝女侠祝英台之墓;几个字,于是想到梁山伯终身未娶,于是干脆与其合葬,重新立一石碑上书: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墓,这样历经好多年以后,许多人都以为他们原本就是一对夫妻,其实不然,后来的故事都是后世才子们编的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世界史上最凄美的两个爱情故事之一!从历史故事的记载中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兄弟相称一起求学三年!从没有关系的路人到知己,再到后来成为情侣!只可惜情深缘浅,最后化作蝴蝶一起去另一个世界!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明代人一个南北朝人,二人墓地为何同处一地
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属两个朝代的版本是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录。因为早在唐朝、宋朝、元朝时期都有记录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的事迹,因此两人跨朝代的说法经不起推敲。那么关于这个传说,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版本里面祝英台是南北朝人,而梁山伯是明代人。祝英台本是一代女侠,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经常干些劫富济贫的好事。祝英台曾经三次到马太守家偷到金银财宝,最后一次,在偷盗的过程中中了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的埋伏,死于乱刀之中。百姓感于她的义举,将她厚葬。并在坟前立有碑文。由于年代久远,该碑慢慢被泥土掩埋了。
而梁山伯是浙江宁波鄞县县官,为官清廉,中年丧妻,并无子嗣,在他死后,百姓在埋葬他的时候刚好挖到了祝英台的墓碑,大家不忍心把祝墓拆除,另外选地方又不妥,因此,将梁山伯和祝英台墓合葬在一起,墓碑分为两面,黑面为梁山伯,而红面为祝英台。 梁祝分属两朝的故事大体便是这样。
其实梁祝的故事早于明代便有流传记载。其中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那么照此记载,梁祝的故事在南北朝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并且两人还是同时代的人,确实存在着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个跟我们今天广为流传的梁祝故事是相符合的。
祝英台和梁山伯原文
【原文】:英台乔装,诣杭学,与梁山伯同窗。俱学三载,感情甚笃。学毕,英台辞归,山伯相送。途中,英台言及家有女弟,年方二八,贤淑而知书,遂托言妹作媒,山伯诺之。期年,山伯赴英台家探亲,见英台饰女装,乃知昔日皆戏言也,所谓女弟,乃英台自身。山伯心喜,英台已父许配马家,二人禁黯垂涕,遂相约同生死。未久,山伯因相思而病亡,英台被逼出嫁。花轿路过山伯之墓,墓裂,英台奋身跃入,双双化蝶而舞。
【译文】:祝英台女扮男装,到学校读书,与梁山伯成为同学。在一起读书三年,两人感情很好。学业完成后,英台准备回家,山伯送她。途中英台对山伯说,家里有一个妹妹,今年刚满28,贤淑而且很有才华,要帮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见到英台穿着女装,便明白了先前说的都不是真的,所谓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山伯很高兴,可是英台已经许配给马家,两个人不紧黯然垂泪,于是约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当花轿路过山伯的坟墓时,坟墓裂开了,英台跳了下去,两人化成蝴蝶自由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