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玉良缘前因后果
金玉良缘说的是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配。红楼梦对于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三角关系,应该反映了曹雪芹的矛盾心理。贾和林是姑表关系,他们二人相爱,但二人肯定不能成婚,在有些地方倒流水比倒插门还丢人。
贾和薛是姨表关系,薛宝钗又是集中国传统美德和美貌于一身的典型代表,没有什么婚姻禁忌,她旺夫,会使贾家东山再起,二人的婚配是必然的。
“金玉良缘”起因于贾宝玉有通灵宝玉,薛宝钗有金项圈。小说中介绍这两样东西从外部看还有功用都有很多巧合之处。不管是通灵宝玉还是金项圈,对主人来说都是性命攸关的,必须随身佩戴,不能丢失。
另外通灵宝玉上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金项圈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成对,暗示了金配玉的姻缘。
小说中对“金玉良缘”的前因后果,
前因:金玉良缘本就是人为设计
金玉良缘更多的是出自薛姨妈口中,并没有事实依据,宝钗的金项圈据她的丫头莺儿说:是一个癞头和尚送的,后又从薛蟠的口中说出,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证明薛蟠早以从薛姨妈口中知晓此事!宝玉出生时以衔玉而生的事情薛姨妈肯定是了如指撑的,宝钗年纪本就本宝玉大为何在早又没有金玉良缘之说。
后果:宝玉是混世魔王,而宝钗是封教礼制下的乖乖女。
俩人并不是情意相通,三观相合的人,宝钗有心,而宝玉无意,和宝玉心心相惜在一个精神层面上的是黛玉,宝钗在思想上和宝玉是不属于一个频道的人,所以最后即使结婚也落得个宝玉出家,宝钗守寡的结局。
《红楼梦》中,男主角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最终以悲剧收场。
所谓的“金玉良缘”事关有个癞头和尚给了一个金锁叫薛宝玉戴在身上,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金锁上面所嵌的吉祥语,恰又与贾宝玉通灵宝玉上面的话儿是一对。
《红楼梦》里既有木石前盟,为何又有金玉良缘
《红楼梦》里既有木石前盟,为何又有金玉良缘?
这是《红楼梦》作者的刻意设计吧,应该是的。虽说刻意,但也自然无痕。
《红楼梦》书中通过史湘云之口,阐释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天人观,佩服。
“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多好的一副对仗,对称吧,美不美?美啊!
《关山月.秦观怀古》
梅村观复忆繁华
鹤舞白沙芍药花
鹿樵生唱长生殿
桃花扇底雪芹藏
斋坛柔碎蕊万朵
脂砚斋传墨流香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是《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的一对矛盾,是作品演绎的主线之一。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需要有主题思想,没有主题思想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新思想启蒙阶段的文学作品,就更有必要体现这种“新思想”。《红楼梦》要表现的这个“新思想”就是一个“情”字:有男女爱情、姊妹亲情、母子亲情、朋友之情等等,但这种情必须是自然的、真实的情感流露,是不附加任何条件、不附带任何世俗目的与偏见的情感。
“木石前盟”是还情,是还泪,是前世的“冤孽”,今世的“福报”,是自然的、真实的,是无“我”的情,当然,这其中除了爱情还有亲情;
“金玉良缘”是人为的、做作的,是掺杂着现世的功利思想、世俗观念的爱情,而不是自然情感。
文学作品很好地利用了这对矛盾的冲突,带动故事的发展,同时,作者也利用矛盾的冲突、比较,以一个明确的主旨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
木石前盟是作者设定的一个神话引子,也是作者对于理想化,自由爱情的一个期望吧。而金玉良缘却是现实,封建卫道者所看好的姻缘。作者以这样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还原了封建社会时期,贵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真正是匠心独运,成就了《红楼梦》这部经典传奇。
感谢头条官方的信任!
《红楼梦》中,既有“木石前盟”,又有“金玉良缘”。
首先,说一说“木石前盟”。
贾宝玉前世是赤瑕宫神瑛侍者,也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所剩的一块玉石。
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赤瑕宮神瑛侍者(宝玉前世)经常以雨露浇灌。后来绛珠仙草修成一个女体绛珠仙子,終日游于离恨天外。
一日,神瑛侍者偶动凡心,下凡脱生贾宝玉;绛珠仙子为报其浇雚之恩,下凡脱生林黛玉,以一世眼泪偿还浇灌之恩。
贾宝玉前世是一块玉石,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所以二人的姻缘叫木石前缘。
金玉良缘是宝玉衔玉出生,和尚给宝钗金锁,说是找到有玉的才能相配。
宝黛的木石姻缘,是仙缘,而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是世俗的爱情。
《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象征是宝钗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宝玉”。用来借指胭缘前世注定的说法。现在泛指美好的姻缘。
在小说中“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标示着两种不同生活观念和两种不同生活理想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标示着反封建叛逆者和封建卫道士的对立和斗争。
谢谢邀请!
木石前盟是未染红尘的爱恋,而金玉良缘则是向现世低头的无奈。就像每个人的初恋都是最纯洁美好的,然而能携手走到最后的,却寥寥无几。
即便是含玉出身的宝玉,也逃不过这等魔咒。
木石前盟:是爱情,也只是爱情
宝黛的爱,宝钗不懂。黛玉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宝玉就能心领神会,这种默契放在宝钗身上,你见过吗?
还记得宝玉和凤姐被马道婆下蛊,两人险些丧命。大家齐聚怡红院,每个人都在哭,可每个人哭得都是自己。王夫人哭:没了儿子,待到耄耋之年又怎么办?谁来养活自己?贾环吗?贾母哭:自己心肝儿似的宝贝着的孙子,到头来竟然走在自己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以后的宠爱更是无处安放。贾政哭,不,贾政吝啬着他的眼泪,不仅无动于衷,反而劝大家不要伤心,命中自有定数。这可是一个父亲,躺在床上不省人事的可是你的亲儿子!
从头到尾,只有黛玉是真心哭给宝玉的,她的眼泪,为宝玉流,那么纯粹。等到赖头和尚和跛足道人飘飘而来,宝玉康复那一瞬间,黛玉一句“阿弥陀佛”,真真胜过了千言万语。
自己爱的男子命悬一线之时,这个女孩不知经受过怎样的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她都是一种煎熬。
因为,爱情本就如此啊!
金玉良缘:门当户对,众人眼里的才子佳人
什么是金玉良缘?这是人为的牵强附会,还是天赐良缘
《红楼梦》中金玉良缘,是指薛宝钗所佩戴的金项圈,将来要找一个佩戴宝玉的男子,二者结为夫妻,叫金玉良缘。
通过通行本《红楼梦》的诸多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金玉良缘绝对是人为牵强,并不是什么天赐良缘。
其一,金玉良缘全都出自薛姨妈之口,并没有事实根据,而薛宝钗所佩戴的金项圈就是一件俗物,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上面“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也是非常容易镌刻到上面去的,看似和贾宝玉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对,但作为亲姨妈的薛姨妈对宝玉生来所带的这块玉应该是十分熟悉的,所以弄一个看似和玉是一对的金项圈简直太容易。什么瘌头和尚都是薛家之人自己说的,并没有出现过。
其二,在通行本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怀疑是薛蟠的原因,便吵将起来,薛蟠说不过宝钗我们看薛蟠是怎么说的:薛蟠见宝钗说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回他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有此可看出,早先薛蟠并不知道什么金玉良缘,还是薛姨妈告诉薛蟠的,因为这薛蟠名号“呆霸王”所以了解儿子的薛姨妈自然要交代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其三,在年龄上薛宝钗是大于贾宝玉的,可在贾宝玉出生之前,为什么贾府上下从没有听说过薛宝衩的“金玉良缘”之说呢?直到贾宝玉携玉而生,薛家父亲去世,一家上京来投亲,并盘点各处生意时,才来了这么一个“金玉良缘”所谓“金玉良缘”之说呢?恐怕这所谓金玉良缘不过是薛姨妈为薛家生意找靠山的筹码。
其四,金玉良缘的结局也并非良缘,其结局也是悲剧落幕,宝玉出家,宝钗守寡,哪有什么金玉良缘之说?
因而,金玉良缘并非良缘,而是人为制造的一场婚姻悲剧。
谢邀写!一般在共患难同奋斗或者在相互的协作里,且伴随着双方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中为感情基础的婚姻可称得上是金玉良缘!
例如,现实中曾经日本表演界的影视巨星《血疑》中女一号的扮演者,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婚姻,是金童玉女的,大家共同祝福期待的众望所归的金玉良缘!
至于,什么天赐良缘只是情感路上一帆风顺者舒心畅意时的激动之言罢了!还是别信什么宿命论的天赐姻缘为好。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金玉良缘,大家都不陌生,指的是《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也正是由这两个物事引来了一段前世注定的婚姻。
宝钗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宝玉第一次得以“金玉良缘”被说起,是在《红楼梦》第八回。
宝玉太探望薛宝钗,两人聊天中说起了宝玉的那块玉。
玉的正面正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这时宝钗的丫鬟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到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于是宝玉便让宝钗把那个金项圈拿出来看看,果然这锁正面有四个篆字,背面有四个篆字,合起来正是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在《红楼梦》中,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情缘。从整个小说的结局来看,金玉良缘是必然的结果,是大势所趋。即使宝玉心目中的知己是黛玉,在世俗生活中,他最后娶的人是宝钗。
这是天赐的良缘,并非人为的牵强附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宝钗的为人处世,更符合儒家传统家庭观念下的管家媳妇的标准
《红楼梦》中这些女孩子,大致上有两种对比,一类重情,一类讲理,情与理的对比,也是这本书很重要的主题。感性人物林黛玉为首,理性人物薛宝钗为首。
宝钗冷静,平日的生活中不显山露水,在复杂的侯门生活中面面俱到,所以她能生存,在后来的生活中扛起了贾家当家夫人的大旗。这种人容易成功,而感性、重情的角色,在世俗的生活中很多事失败的,早亡的。
金玉良缘
原文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大致意思是,贾宝玉意属林黛玉却娶了薛宝钗,别人都认为是符合“大家”的姻缘,但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现在是好的姻缘的统称。
其实古代封建礼仪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娶都讲究门当户对,而当今社会也不例外,有的就顺从了时代的潮流,而有的提倡自由恋爱,但最终的结果都有过的幸福和不幸福的,不然现在自由恋爱了,离婚率却一年比一年高。就个人而言,什么是天赐良缘?就是他她喜欢你的同时你也喜欢他,至于是不是上天安排,不重要!
《红楼梦》“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对于贾府的现实状态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问题:《红楼梦》“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对于贾府的现实状态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个人认为金玉良缘对贾府来说,要更现实点。木石前盟这个婚姻只是偏重于精神上、道义上、良心上,现在它已经不是很门当户对,缺乏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
而实际上小说里就是走的金玉良缘的路线。贾家和薛家联姻,等于是强强联手。薛家自己是富商大家,更何况薛家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王家。不说别的,单一个王子腾就够了,还有贾府王夫人、王熙凤呢,她们都是贾府的实力派。
再说贾府这几年在走下坡路,乌进孝黑山村田庄那边租子也不好收,消耗越来越大,已经入不敷出了。拿冷子兴的话说就是,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个贾府的老仆人焦大最清楚。
再来看林家,林如海本人为巡盐御史,祖上又四世列侯,几世几代的累积,按理家产比贾府都强过万分。无奈英年早逝,膝下又无人继承,老家是几户远亲,亡故后钱财四散,基本耗尽。
归入贾家的部分,一是夫人贾敏的嫁妆理应归还,二是林黛玉的费用和日后的嫁妆,三是林如海给岳母家里的赠送。贾家近几年入不敷出,比如做省亲别墅等,这些钱已基本挪用一空。
没有了地位,没有了财产,林黛玉寄人篱下,还有什么尊严。所以这也是林黛玉在葬花词里,在焚稿断痴情里自伤自怜的原因,也是贾府最终选择金玉良缘的原因。
从贾府的现实状态来讲,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代表着贾府的两种势力的斗争,也是贾府两种性格的比较。贾府内眷的最高领导者贾母是喜欢聪明伶俐的女性,无论是王熙凤、林黛玉、探春、晴雯等等,都属于这样的范畴。而王夫人则喜欢木讷稳重的女性,比如非常待见薛宝钗、花袭人等等。贾母曾经公开的说王夫人是木头,也说花袭人是没嘴的葫芦。从内心深处上来讲,贾母是不喜欢这样的女人,所以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婆媳矛盾,主要是价值观不同。王夫人认同金玉良姻,是因为她欣赏的性格是薛宝钗,而贾母认同木石前盟,是因为她欣赏的性格是林黛玉。即便林黛玉不是贾母的外甥女,贾母最宠爱的女儿贾敏的独女,贾母为贾宝玉选妻,也不会首选薛宝钗。在亲戚里至少还有史湘云可以考虑,如果薛宝琴没有许配给人,那么贾母选择薛宝琴也不会选择薛宝钗。所以贾母不支持金玉良姻,主要还是性格上,薛宝钗的性格跟贾母相远,而黛玉凤姐等人跟贾母相近或者相似,这也就是贾母说的只要模样性格难得。这个性格指的就是聪明伶俐,掐尖要强。
当然有很多读者会以经济状况来说,这一点贾母早就明确了,只要模样和性格难得,不在乎家里有没有钱,因为贾府本身就有钱。我们现在一说到谁更适合嫁给贾宝玉,很多人都认为薛宝钗,因为薛家有钱可以补贴贾家。其实这完全是胡说八道。薛家虽然经商已经到了末世,换句话说薛家的经济和贾府根本就不在一个天平之上。当薛蟠出去要做生意,本钱也不过五百两而已。像贾赦买几把破扇子,都给贾琏五百两,所以薛家跟贾府相比,如果从经济条件来说,根本谈不上般配。在红楼梦中薛家越到后来经济状况越不好,而且能省的都要省。
所以选择金玉良姻还是选择木石前盟,等于是在选择贾府未来的家庭环境是什么样的状态。而贾母在荣府中基本上不管事了,真正的负责人是王夫人,执行人是王熙凤。但是对于王夫人管理的荣府,贾母是不满意的。所以贾母希望下一代贾府的内眷当家人,不是王夫人二代,而是更像自己一些。
金玉良缘是说贾宝玉和薛宝钗得婚姻,木石情缘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薛宝钗是皇商之女,家境优渥、深谙事理,也被人爱重,八面玲珑。尤其财富可以让亏空巨大的贾府暂时松口气。
而林黛玉的性子偏于尖酸、又是无所依仗的孤女,对贾府并无明显帮助。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女主是谁
《金玉良缘》的女主角是玉麒麟,是由唐嫣扮演的。
玉麒麟长在乡野,像野花一样,蓬勃美丽,无拘无束,充满生命力。玉麒麟对于那个和自己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金府,好奇而毫不畏惧。她不喜欢这样的金府,但是对金府里的人都保留着一份孩童般的好奇和善意,甚至面对那个和自己养母有夺子之仇的金夫人,玉麒麟也在了解之后,产生了一丝由衷的同情。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绛珠仙草为草木;宝玉的玉曾是当年女娲为补苍天而炼的七彩石,“木石前盟”即指宝黛爱情。
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书中写的很精彩:黛玉一见宝玉,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与此同时,宝玉则喊了出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此两人情同手足,“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斯磨,十分亲密。但好景不长,不久又来了个薛宝钗,此人只比宝玉大一岁,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善解人意,做事迎合贾母的心愿,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加上宝钗的母亲刚到贾府就把和尚关于金佩玉的话散布出去,暗示大家:宝玉和宝钗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双,他们的婚姻才是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互不相容。宝玉从小就不喜欢他出生时,口中衔的这块玉,曾当众摔过多次。还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看望宝玉,宝玉正睡中觉,宝钗看枕边的刺绣十分精美,就顺手绣起来,忽听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顿时愣住。还有一次,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宝玉说了一句玩话“林姑娘今秋或明春就要回苏州老家”,宝玉一听,“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呆呆的,失去了灵性,直像个木头人”,贾府上下忙成一片,哭成一团。直到见到紫鹃,宝玉才“哇”一声大哭起来,当众抓住紫鹃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只要听说“林”字,就大闹起来“不得了,林家的人接她们来了,快打出去!”并对紫鹃说“活著咱们一起活;死了咱们一起化灰化烟。”这一闹,无疑是把他们的爱情展现给了贾府所有的人。他以为视他为掌上明珠的贾母、王夫人会满足他们的心愿。恰恰相反,明白了他们的私情后,更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贾母曾借批戏文说了如下一番话:“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一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女儿,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个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遂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是佳人?”这一番话无疑是对他们爱情的谴责,也给他们的爱情敲了一次警钟。看来,金玉良缘已成定局,木石前盟必成悲剧。在《红楼梦》中与贾宝玉一起被称为“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两位女性分别是谁
“金玉良缘”--贾宝玉与薛宝钗
宝钗身上有块金锁,宝玉一出生就带着一块玉,所以叫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林黛玉与贾宝玉
这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在的故事, 神瑛侍者浇灌了绛珠仙草,所以神瑛侍者下界为人后,绛珠仙草也跟下界,要将一生的眼泪还他。木就是指草,指黛玉,石指大荒山那颗顽石,就是“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