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2001:太空漫游》
毫无疑问,影史最伟大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如今回头再看这部诞生于五十年前的科幻电影,依然会为当时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和科幻思想而震撼。
要知道,库布里克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上世纪1965年。
当时人类尚未登月成功,还没有亲眼见识过外太空当中的浩渺壮观景象,而是完全依靠特效团队的后期制作和手绘出来的场景,完成了这样一部在当时几乎不可能的科幻史诗探索。
电影故事由著名科幻小说家克拉克和导演库布里克共同创作,克拉克之后还以此创作了小说系列《太空漫游四部曲》。
整部电影时长88分钟,全片无对白。
主要的情节都以高度凝练和视觉化的视听语言风格来完成了对人类生命起源的思考。
电影的英文片名直译为“太空奥德赛”,所探讨的也是经典的哲学三问:
从电影开场第一个画面原始人猿手中抛向天空的骨头到现代高级文明的宇宙飞船的转变,标志了影片对于生命起源的思考。
豆瓣评分:8.8
《2001太空漫游》诞生于1968年,在它之前,人类第一次进入了太空,在它之后,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那是属于太空的时代,人类把目光望向光年以外,积极探索地外文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伟大的想法和科技。
但我们都知道,那个时代的来临,不是因为人类突然都关心起了头顶的星空,而是因为——冷战。
电影里有这样一幕:在黑石的启发下,人类学会了使用工具,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爆掉了和自己争水源的同类的头。很多评论因此认为人类的自私和残暴是与生俱来的,是DNA里带着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
有谁想过,人类的自私和残暴也许并非来自于基因,而是因为人类生命本身和周遭环境的促狭?
水就是这么点水,你喝了我就没得喝。而大家的生命形态就是这么个揍性,离了水活不了。生存,又是生命的根本需求。三者碰到一起,只有干架了。换句话说,也许不是人类天生自私、残暴,而是因为自身生命形态和周遭环境的限制,不得不自私、残暴、争夺。
如果不是为了争点儿什么,谁愿意发动战争?谁不想成天在家躺着看《老友记》?还不是因为没办法么?我总得活着吧?但是外部环境能提供的东西就是这些,不抢?就你能,你别抢。
人类丑陋。为什么?因为人类时时刻刻受到限制。自身生命形态的限制,能力的限制,意识的限制,知识的限制,生存环境的限制......因为有限制,所以小,所以丑陋——一切丑陋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小,只有大才能产生美好。
骨头也好,飞船也罢,都只是人类的工具,人类通过工具不断向外延伸自己的身体、能力、知识、意识和生存环境,努力追求无限大的时间、无限大的空间和无限大的生命,只有大,才能消灭丑陋,保存美好。
电影最后,新的人类生命诞生了,或者说,人类获得了新的生命形态。通过小说和电影续集我们知道,这种新的生命形态无形无色,单纯地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着,如此,人类终于彻底摆脱了目前这种低级的生命形态的束缚,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需要再去为了生存而争抢,不再促狭。
由此联想到美苏冷战的背景,让人禁不住对库布里克的创作意图做出这样的猜测:大伙儿甭再窝里斗了,闹到啥时候是个头啊?听兄弟一句,多往外头瞅一眼,答案兴许就在那儿呢。吃过见过,那就是不一样。
谢邀
2001太空漫游是科幻电影里经典的经典,导演库布里克在1968年拍摄出来的电影,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在当时的电影能有这样的拍摄手法,这样的电影编剧,这样的美术指导,让人称奇,科幻电影的怪才,他所创作的每一部电影都可以看出他的自负,留给观众的是对于人类,人性,还有对自我无尽思考,这部电影在28分钟才开始出现第一句台词,后面的台词也是极少的,约88分钟没有台词,大部分的故事都是通过镜头组接而成为,也也说明了,电影创作者对电影的自负,认为电影不一定需要用语言去表达。
《2001太空漫游》中对人物描写最为细致的应该是庞大的机器电脑HAL,甚至是库布里克多有电影中人物最为出彩的。
在宇航员与哈尔对话时,影片采用了经典的对话段落的拍摄手法,给与对话双方正反打镜头以表现,这种正反打镜头已经暗示了哈尔的人工智能性已经完全可以等同于人类。
在我看来导演是个艺术家,也是独一无二的科幻电影创作者。
最后致敬经典(2001太空漫游)别名(2001星际漫游)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2001太空漫游国内上映
没有在国内上映。
《2001太空漫游》以近二小时半的篇幅,描绘了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中,人类将面对不可思议之事。该片广集特殊摄影技巧与精准画面感拍摄而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类对宇宙的畅想。
2001太空漫游怎么样
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科幻神作,影响了无数后世的科幻电影。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斯坦利库布里克,这位大神可以成功驾驭各种题材并且部部经典!第二年,就是举世瞩目的人类登月!这部电影无论从摄影,特效,配乐都是顶级的。导演甚至放弃了常规叙事,让人们深处这部太空歌剧中遨游
2001太空漫游小说介绍
《2001太空漫游》是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创作的长篇小说,1968年首次出版。
作品讲述了一块神秘的黑色石板,出现在非洲草原上。300万年后的一个寻常日子,一块黑色石板在月球上被人类挖出。“发现号”宇宙飞船沉稳老练的鲍曼船长,带着他的船员和顶尖科学家团队,在超级电脑“哈尔”的辅佐下,开启了对这石板主人的秘密追寻。
1968年4月,该作品改编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上映。
2001太空漫游剧透
2000年,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前往人类的月球基地,奉命调查月球上的不明物体,那是一块被埋藏了数百万年的黑色石板,与远古时期人猿们发现的石板相仿。在弗洛伊德等人进行实地考察时,太阳升至石板上空,石板随即发出了刺耳的无线电信号。
一群草食人猿正在广袤无际的非洲沙漠中觅食,当他们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一块巨大的黑色石板平地而起,他们欢呼雀跃起来,在巨石的指引下,他们学会将骨头当作工具和武器,开始猎食动物,并收复了同类抢占的失地,随着他们的首领将骨头抛向空中,画面切换至数百万年后的未来。
2001太空漫游什么时候上映的
1968年
《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根据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小说改编的美国科幻电影,于1968年上映
2001太空漫游上映
《2001太空漫游》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根据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小说改编的美国科幻电影,于1968年上映,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
影片获得当年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4项奥斯卡奖提名,获最佳视觉效果奖,获1968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美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