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马上到来,这段时间该如何冲刺,达到质变
当然是抓住一切可用时间,高效备考!
我是18年国考失败之后,又备考70天省考上岸的。上岸分数行测72.3,申论68.5。目前入职三年多,期间用自己的经验帮助过很多小伙伴顺利上岸。
最近多地省考因疫情延期,问这段时间怎么备考的小伙伴又多了起来。所以今天也把自己的备考经验给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接下来的内容,能够节省你90%以上找资料和经验的时间。不求啥回报,就是希望自己的备考经验能够帮助更多小伙伴顺利上岸~
小伙伴们觉得有收获的同时别忘了点一个赞同哟~
一、了解当前备考特殊性
因疫情延期的省考,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通知考试!这也就导致了,从现在开始备考,尤其是零基础备考的小伙伴,不知道自己的备考时间具体有多长。
化学价口诀解释
1,口诀一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铁正二三铜一二,三铝四硅二四碳
氟氯溴碘氮价多,单质零价永不变
2,口诀二
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铝正三(来)氧负二
亚铁正二铁正三,亚铜正一铜正二
氢氧硝酸负一价,碳酸硫酸负二价
铵根却是正一价,勿忘单质是零价
3,口诀三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变价元素记在心。
教科书中无格律,考试也不会考,那么大家的格律知识从学哪来的
现在负责任的初高中老师应该可以基本上讲清楚。我儿子高中的语文老师就很不错,格律知识基本上了解。而我就可怜了,一直到前几年对唐诗感兴趣起来,通过《喜马拉雅》和《得到》学了几个专题讲座,又通过百度查知识点,还在学习中。感觉自学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字的发音和音调经常搞不清楚。
问题:教科书中无格律,考试也不会考,那么大家的格律知识从学哪来的?
现在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中,是不学格律知识的。很多教语文的老师也不清楚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究其原因,还是格律的实用性不太高。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学好作文比较实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用到,所以考试的时候也只考作文不考作诗。
今天人们学习诗词格律,基本是业余时间学习。大概不出这三个方式。
书店里关于诗词格律的诗真不少,不过都是以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为基础。喜欢诗词创作的朋友买本王力的书看看就可以了。
不过初学者可以从基本四种诗体学起,关于拗救的内容先放一放。
觉得用平水韵太难,可以先用新韵来押韵。熟悉格律了,再用平水韵作诗。
先学诗,再学词。
网络上有王步高先生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下面有字幕,内容浅显易懂。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在网易公开课上看到。
我不建议听音频,因为不照着文字来学习,很难辨别和记住音频里的内容。如果听音频的话,也一定要有可以对映的文字才可以。
很多老年朋友自己看书理解比较困难,可以找个老师来学习。
我不知道其他的地方,我们青岛李沧区老年大学有个两个学习班,老师水平很高,有不少退休的老人报名学习。在青岛的老年朋友可以去打听一下。
年轻人也可以参加一些网络上的学习班,不过鱼龙混杂,我没有参加过,不好乱推荐。
首先,教科书里有关于格律的知识点,只是没有深入介绍。
其次,像你这种中学都没认真看教科书的人,跑出来讨论古典文学分支科目,请问,你这是犯的什么毛病?
边儿去,哪凉快哪儿呆子着吧。
大家都说拿作品说话,那就拿作品说话。
《咏蛙》
池壁深三尺
春来我自矜
江湖非所愿
相与笑鲲鹏
哪,一首咏蛙献给才高九十斗,格律不通又意境超越李杜的先生们,不用谢。
《咏蛙之二》
今朝擂鼓客
日暮响金郎
谢杠精朋友邀请:
你问诗的格律从哪里来?我也是自学的,没能读高中,大学。不知道高中大学是不是有格律诗的知识课文。但我从自学中知道,格律诗也叫近体诗,是从唐朝至清末民国期间,先贤们把作诗要有规则。把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和排律有严格的规矩。《一》声调,也就是平仄,如七言律诗诗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面是平起弍,还有仄起弍。不一一写了。
《二》对仗。用现代的话来说、应该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三》要押韵,押韵要按韵律要求。有韵书必须学。这是我初浅的学习过程。还有很多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声律原则。还有《孤平》,《三仄尾》,《失粘》,《失对》、《如何拗救》等等注意的问题,总之格律诗够你学的。我只能答至此,不对请批评。
只要古诗词还没有从教科书里完全消失,相信,教科书也罢,大纲也罢,都不会完全放弃对格律知识的介绍和要求,而且,这也应该是对语文教师基本功的一个基本要求,不同的是各人的程度肯定有所不同罢了。至于你所谓的“考试也不会考”的话,更是让人无语……因为你所说的“大家”,应该不会是特指应试教育下的诸众莘莘学子吧?老中青幼,七十二行,我们如果把社会上所有人的兴趣爱好和日常习俗都紧紧束缚在“考试会不会考”的桎棝下,未免有些太狭窄了吧?举个例子,考试不会考吃饭,但人人都会吃……精神上的食粮享受同生存的需求同样不可缺少!
至于格律知识的学习,在现代社会途径很多。除了有关诗词格律知识介绍的书本外,网络上的的各种讲座及普及介绍,还有拜师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 熟能生巧,有志竞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